【观察】用共享理念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1-22 返回上级
近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2015年进入7%以下区间,深层原因之一是人口红利逐渐消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我们可以通过三组数据揭示这种状况。
第一组数据是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2015年末为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起就开始减少,反映了老龄化的情况。这会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但其效应应该是逐渐反映的,不会是这几年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下,虽然劳动年龄人口已经总体减少,但今后一段时间,城镇就业人员其实仍然有增长的空间。
第二组数据是农民工总量,2015年末为2.77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同比仅增长0.4%。2010年,外出农民工的增长率为5.5%,之后逐年下降,2015年几乎是零增长。与之相应,2015年流动人口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至2.47亿人。2005年到2010年,流动人口年均增加约1500万人;而2010年到2014年,年均增量为800万人;2015年更是首次出现了减少的情况。劳动力转移减速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就会减少。这是经济增长放缓的直接原因。当然,这也是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仍然维持在5.1%左右的原因之一。
第三组数据是农民工月均收入,2015年为3072元,比上年增长7.2%。这个增长率大大低于往年的水平,2010年-2013年,农民工月收入增长率都高于10%,甚至有超过20%的情况。这个增长率也低于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8.9%)。但是,它比GDP的名义增长率(6.4%,低于实际增长率)高。一方面,农民工月收入增长大大放缓,而且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慢,减弱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意愿,也就是说,抑制了供给的增长;另一方面,农民工月收入增长率仍然高于GDP名义增长率,又抑制了企业对农民工需求的增长。在供需双向夹击下,外出农民工总量低增长,流动人口减少也是相似的原因。
工资快速增长的不只有农民工。从2005年到2014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2倍。这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这是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投资陷入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15年的情况看,今后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劳动力成本高企的情况,企业减少对农民工的需求;用工需求减少、工资增长放缓又使农民工外出意愿减弱;而农民工供给减少又使劳动力成本维持较快的增长,抑制企业扩大用工需求。如何破解这种困境,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中高速增长呢?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当前劳动力转移减慢、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主要症结并不是老龄化。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升经济效率仍然有较大潜力,这是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能够维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寻求破解之道。
有人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因为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加强了。毋庸讳言,这的确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部分原因,但不会是主要原因。劳动者的收入和福利增长,也是完全应当的,他们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当然应该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不可能一直靠“血汗工厂”维持自身的竞争力。
实际上,农民工工资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成本增长了,不得不要求更高的工资水平,否则只能不外出务工。在农民工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支出也在快速增长。以居住支出为例,2009年,雇主或单位不提供免费住宿的农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245元;2014年,农民工居住支出为445元(2013年更高,为453元),增长了近1倍。其他劳动者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由于通货膨胀和房价上涨,他们收入不增长,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因此,破解之道在于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涨,使更多的人产生被剥夺感和不安全感,也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坚持共享发展,使收入分配更为公平,人们可以在工资增长不那么快的情况下,也能使生活质量提升。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者:欧阳觅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