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人民日报向股市传递9个重要信号!

作者: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07-30 返回上级

    7月23日(星期四),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刊登了署名“郭彦金”的评论,标题是《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此次股灾以及由此引发的救市,引起了国内外一些争议和质疑。其中包括中国经济的状况和趋势、中国是否坚持了改革的方向、人民币计价资产是否被高估,以及政府是否应该救市等等。

       甚至有传闻说,中国希望在今年年内实现的,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努力可能失败;将中国股市纳入“明晟指数”的希望(此前遭遇了一次失败,但预留了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审核窗口),也有所降低。

       不过,彭博资讯社的最新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没有将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干预与今年就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的评估联系起来。

       这表明,只要救市措施不是永久性的,那么中国通过继续开放金融体系仍有可能获得IMF的认可。

       由于《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发在人民日报的二版头条,所以显得非常重要。但人民日报并没有使用本报评论员、本报编辑部、甚至社论的方式,而是署名文章。这说明两点:第一,文章可能是报社以外的人写的;第二,署名个人,留有弹性空间。有人猜测,郭彦金,可以理解成“国研金”或者“国言金”。总之,这篇专业性很强的文章,肯定来自较高层面,出自专业人士之手,所以肯定代表了官方的态度。

       文章中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1、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但改革显然更重要。文章一开头,就突出了改革的重要性,文章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来自改革。3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改革历史,每一次的发展浪潮和发展繁荣从根本上都是改革浪潮和改革繁荣。

       2、强调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跟最近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相呼应。文章写道:金融发展并以此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

       3、强调金融稳定的特殊意义。文章称:“稳定对于金融体系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其他方面;金融稳定既是金融发展的前提,也是金融改革的前提。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4、金融稳定不是消极的、特殊手段下稳定。文章说:“从长远来看,实现金融稳定根本上还要靠发展改革。真正的金融稳定必须是积极的稳定、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而不是消极、短暂、不可持续的稳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和货币市场不动摇,坚持深化金融改革不动摇。”

       5、文章说:“如果出现市场大幅波动和机构异常情况,必须果断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豫不决,延误战机。宁可高估困难,也不能盲目乐观。”这段话有总结教训的意味。

       6、救市不意味着改革方向有变。文章称:“政府出于稳定目的进行应急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履行监管职能的应有之义,不是越位,也没有出界。应急管理是特殊时期的特事特办,不能按照一般监督管理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应急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具有短期性质,但既不能理解为发展转向,更不能理解为改革倒退。发展的方向没有变,也不会变。改革的决心没有变,更不会变。”

       7、部分救市措施早晚会退出。文章说:“对符合发展改革方向的应急管理措施,要逐步完善,并规范化、机制化,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措施要择机退出。”

       8、暗示监管体系可能会有改革,是否涉及机构变动尚未可知。文章说:“实现金融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构建金融安全网,必须在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保持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9、文章最后说:“发展、改革和稳定都是一个干中学、学中干的过程,市场主体要总结经验,创新求实。管理部门要把握规律,完善机制。社会各界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这显然是在为股灾涉及到的部门减压。

结论:中国即将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代,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都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按照国际惯例处理问题,接受既定的主流规则,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汪洋副总理去年在美国有过公开表态。由于有这次股灾的教训,相信未来中国在金融上会非常慎重,对于吹大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泡沫,也会非常慎重。对于短期内股市,这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文/刘晓博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