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财政部、银监会特急文件透露的6个信号

作者: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05-14 返回上级

   据媒体报道,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规定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而地方债将纳入抵押品框架。市场认为,这是继国务院发25号文允许地方保留税收优惠之后的又一大利好

    文件指出,将允许地方债纳入中央国库和试点地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抵(质)押品范围,纳入中国央行[微博]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的抵押品范围,以及纳入商业银行质押贷款的抵(质)押品范围,可按规定在交易场所开展回购交易。

 

    透露六大信号:中长期利好股市债市

    一、地方债务置换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债券和股市?

    利率债有不确定性,短期恐导致长端供给大+短端流动性紧张并存。

    一是长端供给偏大,从文件上看,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必须在8月31日完成,这意味着每月要多供给近3000亿地方债,而每个月利率+金融债发行规模差不多也就5000亿。

    二是地方债发行恐导致短端流动性紧张。地方债发行,银行被摊派,而银行对此恐早有预期,所以才有了近期陡峭收益率曲线。银行找央行换钱存在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会导致流动性紧张和收益率平坦化:银行流动性头寸充裕——有被摊派接盘地方债预期——不买长债——借给基金短期流动性——基金拿来短端加杠杆——银行要拿钱买债——基金卖券去杠杆。

    但中长期来看,地方债务置换对债市、股市都是绝对的利好。

 

    二、这到底算不算QE?

    如果央行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或者注资政策性银行购买地方政府债,那么还勉强能算QE。但如果地方债只是当做抵押品换取流动性,那这个就真的不能算是QE。

    从地方政府抵押的机制上看,它与QE一样。但几个重要的区别在于:1)地方政府债券抵押存在到期期限,央行资产负债表不是永久扩张,而QE是永久性的。2)地方政府债券抵押释放的流动性规模是由银行需求决定,而QE是央行预先确定的规模,是央行主动购买的。3)地方政府债券抵押释放的流动性是有资金成本的,不过当前的经济环境想必央行也不会给多高的资金成本。从这三点特性来看,地方政府抵押换流动性的方式更像是一个期限较长的逆回购,而不是QE。

 

    三、央行还会降准、降息配合一下吗?

    继续降息的可能性存在。

    还会继续降准吗?这个判断有不确定性,降准可以释放长钱对接地方置换债,但考虑到上次通过降准已经释放1.5万亿流动性,银行间资金面极度宽松自身消化地方债供给的能力就很强,而且地方置换债纳入抵押品本身也会导致央行扩表。因此,预计央行会仔细评估银行配债资金头寸够不够用。只有地方债发行导致流动性紧张,央行才会考虑降准。

 

    四、为什么搞地方债置换?

    ①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存量债务成本,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渠道主要依赖贷款和非标,收益率大约在7%-8%之间,负债久期大约2-3年。但高利率、短久期负债对接的确是低收益公益性和长久期资产,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置换债具有更长的负债久期和较低的收益率,以此负债成本对接公益类资产可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

    ②破解经济转型难题。政府基建项目投资周期长和部分城投呈现“僵尸化”特征,二者均需要信贷不断展期才能得以生存。但这却吞噬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信贷资源,导致效率部门融资难、融资贵,经济转型举步维艰。

 

    五、为什么要将地方债纳入抵押品范围?

    ①地方政府债务到期量巨大,不这样做,银行没有配置地方债意愿。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太大,但流动性不如国债,而收益率又不会高于国债太多,银行没有配置置换债的意愿,央行不参与,这事可能搞不成。

    ②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产生挤出效应。银行购买置换债占用银行现金头寸,必然会影响银行对其他融资主体信用投放的能力。因此,在万亿置换债供给冲击之下,非市场化融资主体会给市场化融资主体带来强挤出效应,这显然不利于经济内生性复苏和转型。

    ③将地方债务纳入抵押品范围,利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扩大化解了置换债供给冲击。允许以地方政府债券为抵押换取流动性,一方面银行可以利用资产周转率提升抵补置换债低收益率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压低地方债发行收益率也会提升发行人的发行意愿。此外,允许以地方政府债券为抵押换取流动性,银行购买置换债占用现金头寸,挤出其他融资主体的现象将显著缓解。

 

    六、置换债发行到底有多大规模,定向摊派部分有多少?

    从文件上看,此次置换中针对银行贷款的定向发行规模约为9200亿元,另外非银行贷款部分债务经过协商也可能纳入定向发行范围,最后的定向发行的债券规模预计已经接近1万亿

    分析人士认为:政府法债务置换后,一方面是再融资需求下降,流动性风险显著降低;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这种具有隐性担保的高收益资产供给将迅速减少。结果就是:真正无风险利率(国债、国开债)下行,而银行资产存贷业务是再也没法干了,最后还是得找个办法联通资本市场,而这种高收益资产的减少也将迫使居民将资产配置方向转向权益。

                                                        来源:新浪财经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