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新三板到底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作者: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10-30 返回上级
本周,新三板又迎来一个利好消息,私募基金(PE)和创投基金(VC)有望加入新三板的做市商群体参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做市交易,这是即新三板开展做市商制度以来的重要举措,将做市商从券商扩大至包括PE和VC,实质上有利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进行更理性的价值发掘和资产定价,从而进一步夯实新三板作为“金字塔”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作用,扮演好为更上层的创业板、主板起到企业孵化扶持的角色,切实搭建起寻求发展资本的企业与寻求企业潜力的资本之间的桥梁。
新三板,之所以称为新三板,两个字很关键“新”和“三”。“三”,代表了它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是排在一板(沪市主板与深市主板、中小企业板)、二板(深市创业板)之后,作为规模更小、成长更快的企业挂牌交易融资的板块,而在三板之下还有可以视作四板的地方股权交易中心。
“新”,则凸显了它脱胎换骨的历程与生命力,首先俗称为“三板”的交易系统,其实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建立,彼时是作为“一板”、“二板”退市企业的“收容所”,和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四个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注册企业挂牌融资的市场,其次当时的老“三板”,不允许除上述企业以外的地区或行业的企业挂牌交易,这也就限制了老“三板”的企业数量规模,再次老“三板”无论是交易制度、交易产品等方面仍非常初级、简单,因此老“三板”一直在低迷状态下徘徊,了无生气。
直到2013年底,新三板突破了原有的众多藩篱,将挂牌企业扩大至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符合挂牌条件的企业,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意识到新三板逐渐显露的巨大潜力并加大了对辖区内企业登陆新三板的支持力度,而新三板也不断得到监管部门的新政策、新制度,比如注册制、做市商、中小企业私募债、优先股等,甚至一些政策和制度在“一板”、“二板”市场也还未曾实施,可见新三板得到了从上到下、从政府到企业等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和扶持。
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超过1200家,据预测到2014年底可能达到1500家左右,目前在新三板注册的投资者接近10000个,市值总额超过500亿人民币。今年年中,新三板的新交易清算系统上线后,日均交易量猛增至1.5亿元左右。新三板,由此涅槃重生。
那么,新三板到底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首先,新三板是一个公开的交易平台,可以为企业或企业的投资者提供融资、定价、交易等服务,加之新三板挂牌的门槛远远低于主板和创业板,所以适合目前规模尚小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挂牌。
其次,通过在新三板挂牌,可以推动企业进行更加透明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再次,登陆新三板后的企业,将被视作未上市公众公司,可以突破“股东不超过200人”的限制,更便于企业因为发展而进行大规模融资。
再次,新三板企业均是股份有限公司,其可公开交易的股票也可以作为有市场公允定价的支付手段之一,支持企业开展兼并收购,而有市场公允定价的股票,也可为在新三板企业被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企业兼并收购、或者新三板企业向创业板企业进行转板时的估值基础,而不再像非上市上板企业一样更多依赖净资产数据。
再次,由于新三板企业在公司治理、财务透明、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高标准,所以它与非上市上板在融资风险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有助于新三板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同时由于监管层鼓励新三板企业通过优先股、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股权质押回购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因此新三板企业在长期困扰自身发展的融资难题上打破了银行信贷或民间借贷的“华山一条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让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环境自主选择更有利的融资方式。
再次,在引入做市商制度并扩大做市商群体后,可以激发新三板企业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和交易量,这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发现和定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活络的交投为企业不同阶段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方便进出的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可以为企业进行员工股权激励提供可能。
最后,新三板企业作为公开交易的上板企业,可以比其他非上市上板企业得到更多的市场或行业瞩目,无形中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综上所述,新三板的重磅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合理化构成,也为打破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具有高可操作性的现实手段。像安徽阜阳市下的一个农业大县,主管部门就积极推动县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新三板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各种优势便利,为解决以往农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有限、融资风险不可控等问题拓宽了思路和模式。
另外,一家身处辽宁抚顺、深受资源枯竭问题困扰的特大型国有矿企,在努力尝试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主动探索利用新三板对国有企业“从资产到资本”转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对阻碍人才引进和激励的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进行突破。
可以说,新三板,或与沪港通一道成为本届政府在资本市场多样化、便利化、实效化方面,推行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重要成绩,为中国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来源:迈企网。《券业观察》本期值班主编:杜晓,值班编辑:薛明。)
上一篇:中钢集团启动业务整合“五步走”
下一篇:日本央行究竟做了什么?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